• 第08輯精彩摘要

 

 

回歸生命之本來 (下)

 

今天要跟各位談的內容,可以說是我們原古之道所有一切法理中最為核心、也是讓人聽了之後最容易產生副作用的一個主題,不過我想因緣到了就要講,現在就請各位聽這段錄音,一起來進入這個法緣吧!

 

首先我要把大家的思想引導到〈六祖壇經〉裡面來,六祖惠能大師曾經在一次對著大眾的說法裡面,當下帶著大家到淨土。

 

一般人對淨土的概念是:從娑婆世界到淨土有十萬八千由旬的距離(由旬是古印度計算路程的單位)。惠能大師當下帶著大眾超越了一般人對淨土的概念,他說「去十惡八邪」就等於完成了十萬八千由旬,「到如彈指」:當下就到淨土了!意思就是說,只要心清淨,當下就是淨土。另外,日本臨濟禪宗的中興祖師,被稱譽為五百年不出的一代禪宗大師,白隱禪師在〈坐禪和讚〉中,最後也是說「當下即淨土,此身即是佛」,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
 

原古之道不談身後事

 

引用兩位一代大師所說的話,目的是為了引導大家進入今天的主題:原古之道不談身後事。

 

首先跟各位談的一個觀念是:原古之道不談天堂地獄。

 

佛教講「十法界」,指的是佛道、菩薩道、緣覺道、聲聞道、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、畜牲道,因為這十法界裡包含了天道跟地獄道,所以一般人的觀念裡就會想到:死後要到天堂?還是地獄呢?惠能大師說「念念見性、常行平直」,要到西方極樂世界「到如彈指」彈指之間就可以達成了,「便睹彌陀」就看得到阿彌陀佛了!「到如彈指,便睹彌陀」,就是超越了十法界,他當下帶著大家超越十法界、超越天堂地獄的概念。

 

為什麼原古之道也講超越十法界,不考慮死後可不可以轉世為人?或者會不會轉世到畜牲道或其它的餓鬼道、地獄道呢?原古之道也沒有死後到天堂,或往生淨土之說,我們只說「回歸大自然,回到心靈的故鄉」──也就是「回歸生命的本來狀態」。什麼是生命的本來狀態呢?「生命訊息」就是本來狀態。因為原古之道所要傳承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:

 

「人具足了生命訊息之後生命就誕生(函授班助教註:可參閱函授教材第一輯第67頁),當生命結束之後,當然就回歸到本來的生命訊息,當這些生命訊息回歸到虛空,我們稱它叫做『回歸心靈的故鄉』、『回歸天地大自然』」。

 

所以在原古之道的思想裡面,我們老祖宗所傳遞的概念裡,本來就沒有天堂、沒有地獄、沒有十法界也沒有淨土之說,為什麼呢?因為原古之道的本質是在還沒有宗教以前,亙古以來即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微妙存在,無關宗教(函授班助教註:《原古之道典藏教材》裡談到了原古之道的五大特色是:「符號法門、訊息法門、不以自我為中心起修、超越意識、無關宗教」)。

 

天堂地獄之說是宗教的產物,如果從時空的因素來談天堂地獄,是距今兩千年前,耶穌提出了「天國」的概念;「十法界」則是大約兩千五百多年前,由佛陀所提出的;即使在聖經之前有各種的原始經典,也都是在距今三千年之內的時空。

 

原古之道所傳承的是三、五千年以前,還沒有產生各種宗教之前的來自天地的傳承、原古的智慧,自然沒有天堂地獄之說。當年峨嵋山老和尚的一句話:「沒有佛經以前的人讀什麼經?沒有佛法之前的人修什麼法?」其實當下就把我帶到超越三千年以前的時空了!

 

所以早年我還在四處演講結緣的時候,每一場演講的開場白裡,幾乎都會跟來聽演講的有緣大眾說:「我們不是宗教,我是勸各位要修行,不是要勸大家去信仰某個宗教或個人。」而且一定會告訴他們:「修行不論法門,法無高下,『適合的才是最好的』,就像穿鞋一樣,別人的鞋不一定適合自己穿,也不用在乎別人穿什麼鞋。」

 

原古之道不談天堂地獄,並不是說天堂地獄之說不好,剛才提到法無高下,適合為佳,我要表達的是,從時間的因素來看,天堂地獄是宗教的說法,原古之道的本質本來就沒有這些東西,無關好壞。就好比一百年前沒有電腦,生活在一百年前的人,他們的腦袋裡自然不會想到電腦,對一百年前的人來說,沒有電腦他也是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啊!不是電腦好還是不好,它是兩件事。
我們今天並不是反對天堂、地獄之說哦!因為這是兩件事,原古時代沒有天堂、地獄之說,所以身為原古長老的我們死後要去哪裡呢?我們回歸生命的本來(就是生命訊息)。

 

多年前一個黃昏,我看到一群鄉下小孩在墳墓區跑呀玩啊!那裡就像他們的遊樂場,為什麼許多都市小孩不敢呢?因為他的意識裡被教導墳區是陰森的。就像人本來活得好好的,沒有輪迴的概念,有一天突然有人告訴你:「有天堂,有地獄。」從此開始,我們就展開輪迴之旅了!天堂地獄雖然是宗教附加上去的東西,但我們生長在有宗教的年代,從小耳濡目染,所以天堂地獄的觀念很自然的就深植我們的心中,「先入為主」的認為那是必然的事。

 

惠能大師說:「去十惡,再去八邪,就到淨土。」其實在佛經裡面也講「法界唯心所造」,佛教所講的十法界,或者一般人所謂的天堂跟地獄,其實都是自心所造,當我們明白了法界唯心造的道理之後,就可以知道沒有一個實質的天堂、也沒有一個實質的地獄,或一個實質的十法界存在。

 

一切功德都在生前完成

 

雖然原古之道不談身後事,但在有生之年我們必須做到「圓滿人生無遺憾」。在生前我們要健健康康、快快樂樂的過生活,學習用「緣」來看人生,然後圓滿這一生中的緣,無論善緣惡緣,緣緣皆圓,當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,我們心裡就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用煩惱能不能到天堂?會不會不小心到地獄?更不用煩惱將來會轉世到十法界中的哪一道呢?因為一個人能在此生當中做到「緣緣皆圓」的話,他的心中一定沒有任何遺憾,他在世的時候,就已經知道什麼是淨土了。原古之道沒有轉世之說,要走的時候一定是歡歡喜喜、自自在在,沒有恐懼,也不用另外做功德,所有的一切功德在生前就要做好了。

 

什麼是功德呢?提升自己及別人的靈性謂之功德。首先需要「正思維、正受用」──要正確的去思考、正確的去做事、正確的去使用世間的一切,包括使用我們的思想、使用我們的身體以及週遭讓我們運用的所有的人事物,我們都要正確的去使用。

 

除了讓自己能正思維、正受用之外,還要讓周遭的人也跟我們一樣的正思維、正受用,才算是完成了完整的功德。因為今生今世與我們相交相識的人,都是我們的有緣人,這些人跟我們擁有一些相同的生命訊息,也跟我們共用著一部分的生命訊息,互相存在於對方的生命之中,所以我們要讓身邊的有緣人也都能夠提升靈性,達到正思維、正受用,我們的生命才不會有障礙。

 

依著良心過一生

 

好!聽完了以上的解說之後,可能有人會想,不談天堂地獄的話,如何規範我們的心呢?

 

不用擔心!《道德經》裡有一句話:「大道廢,有仁義。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「大道」呢?簡單的說就是合乎自然,順乎天性,當一個人的身(所行)、口(所言)、意(所想)都默合自然、順乎天性,這樣一個思維狀態叫做道。從老子所說的「大道廢,有仁義」這句話,我們知道講「仁義」是為了引導人入道,就像世尊講「佛」是要引導我們去認識心,當我們去掉無明的當下,就是光明的本性。原古之道的修行,是讓大自然來造化我身、豐富我心,我們的身心會默合自然、接受「天地思維」的造化,讓大自然在我們身上作功,這種內在的力量千萬倍於人家告訴我們的仁義道德規範。

 

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超越根深蒂固的天堂地獄的思維呢?首先你要對著自己的神發個願、告訴自己的神:「我從今天開始要依著良心過一生,依著我的良知良能去生活。」

 

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啟動良知良能,不過各位長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,原古之道是以「神」起修,我們所講的這個神不是「理念」,它是人類的「良知良能」。雖然每一個人都有良心,但不表示每一個人都能夠用良心做事,因為我們的表層意識、我們的觀念、我們的理念常常會讓自己做出違背良心的事,明明知道這樣違背良心,但還是先做了再來後悔,所以神跟理念的確是有別的。

 

一般來講,我們的學識來自於讀書,我們的常識來自於生活,這些到最後都會變成一種意識──表層意識,所以書讀得多,並不代表為人處世就會很好,因為我們所接受的知識,它只影響到表層意識的活動,而我們內層意識的活動,它的力量卻遠遠大於這個表層意識的活動。

 

然後你還要做一件事,告訴自己的神:「我要終身修行原古之道。」

 

為什麼呢?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認識原古之道的話,我們會受到宗教思維的影響、受到社會思維的影響,很自然地我們心中有天堂、有地獄,很自然地我們會考慮死後要到哪裡去?但是只要進入原古之道正確的修行就沒有這個問題。因此我想奉勸所有的長老,對自己的神發個願:從今天開始我要正確的修原古之道,永不間斷;而且我從今天開始要本著良知良能去生活。

 

如何正確的修原古之道呢?原古之道是從良知良能起修。例如孝順父母,疼愛子女、照顧子女不求回報,這些是我們應該做的事,就是良知良能。可是有些人不憑著良知良能去做,他做一些他喜歡或認為重要的事,譬如一直去賺錢而忘記孝順父母、忘了照顧家庭、忘了照顧子女,賺錢不是負面,可是過了頭就是負面,這樣就不是依良知良能生活。

 

怎麼讓良知良能更活躍的被運用在生活中呢?我們要做有意義的事。很多人把時間用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,例如整天上網聊天,在電腦上打電動等,如果我們能常常動用我們的良知良能,就會分辨出哪些事情有意義,哪些是沒有意義的。

 

我們要做讓自己歡喜之事,怎麼說呢?其實世間人事物的進行都是中性的,用正面的心去看待中性的人事物,就會得到歡喜;如果用負面的心去看中性的人事物,就沒有辦法得到歡喜。例如生老病死是正常之事,我們要正確的知道、有正確的能力去想:既然生是喜事,死又何嘗不是喜事呢?活著的時候好好工作、好好生活,時間到了就走,是一件可喜之事啊!人活在世上,好好盡完自己的本分,然後問心無愧的死去!這就是人生。

 

但是我們為什麼會悲傷呢?因為受到了社會思維、慣性思想等集體思維的影響,整個大環境告訴我們這是悲傷的事,我們要有能力動用良知良能,才不會受到這些集體思維、集體力量的牽引,如果沒有正確的心態,就會覺得死是悲傷的事。

 

各位都已經過了功德,神也已經得以淨化了,已經有能力啟動良心,依著良知生活、依著良能修行了。「過功德」雖然是道教的名詞,是兩千五百年以後的名詞,但是藉著這個道的微妙法,我要傳達的是五千年以前的原古的思想,一位發心修行的行者,當他有機緣「淨魂魄」之後,才不會受到過去負面思維的牽引(「過去」包括出生以前的過去以及出生以後的過去),才有能力在生前完成一切的功德,讓自己及跟自己有緣的人心靈大寶藏都得以開啟,心靈的力量能展現出來(函授班助教註:上個月我們都已過了功德,過功德的內涵請參閱上一輯教材〈魂魄與命運〉)。

 

學吃虧 肯付出

 

過完功德之後,我們除了要依著良知良能生活之外,還有幾件事要注意,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,我一件、一件來說。

 

第一件事就是「寫快樂日記」:每一天至少寫下一件你覺得快樂的事。

 

其實人事物的進行都是中性的,同樣一件事,有人認為快樂、有人認為不快樂,就像同樣是六十分的命,有人覺得好命,有人覺得歹命,主要在於「魂」,如果魂累積了太多的汙染,要快樂是很難的,過完功德我們才有能力從中性的人事物中,甚至別人認為是不好或悲傷的事情中,去發現快樂跟美好。

 

舉個例子來講好了,有一天你可能在日記上寫著:「今天那位疼愛我、我所敬愛的長輩往生了,我覺得這是我今天最快樂的事,因為他世間的緣已經得以圓滿,他的生命的訊息能夠回歸天地、回到心靈的故鄉,這是值得慶賀之事!也是我今天感到快樂的事。」但是如果沒有淨過魂魄,可能就沒辦法這麼想了,可能就會覺得很悲傷──這麼疼愛我的人竟然走了!雖然我們心裡知道生老病死是正常的過程,但是很難不悲傷,所以從今天起,大家要開始寫快樂日記以檢驗自己的心。請注意哦!這不是一般人所認知的寫日記,這是一種修行。

 

以上就是跟大家講的第一件事──寫快樂日記,每天至少要寫一件你覺得快樂的事。如果寫不出來的話,就表示我們的心還不夠快樂、還不能從生活中去發現快樂、找到快樂,那就告訴自己:「沒關係,再加油!」然後明天再試一次。

 

接著講第二件事──「寫感恩日記」,每天要去發現一件值得感恩的事。其實生活也是中性的,我們會感恩或者會抱怨都決定在我們的心,如果沒有過功德,魂魄還沒有淨化的話,要感恩也是很難的。

 

就像寫快樂日記一樣,本著寫快樂日記的精神,在每天的生活中寫下一件覺得感恩的人事物。如果寫不出來,就表示我們的心還不能從生活中發現值得感恩的人事物,須再加油。

 

除了以上兩件事之外,第三件事我把它訂名為「學吃虧、肯付出」。這部分我想留個空間給大家,讓各位自行參悟參悟!以後有機會的話再詳細解說。

 

有一句話說:「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」其實宇宙之間微妙無比,何止天外有天、人外有人呢?法外也有法、理外也有理哦!一個人(特別是一個道人)一定要學吃虧、肯付出,將來才有機會相應到天外之天、人外之人、法外之法、理外之理啊!這一種無上的微妙才會降臨在我們的身上。

 

請各位長老除了寫感恩日記、快樂日記之外,生活中要培養一個精神──學吃虧、肯付出。

 

回函授班簡介